元世祖忽必烈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国际新闻2025-07-04 17:09:45157本站

人物生平
潛邸歲月
忽必烈生於1215年9月23日。是鐵木真之孫,拖雷的第四子,母親為唆魯禾帖尼。有關忽必烈的童年、所受教育以及他早期 的資料很有限。
南征北戰
1251年7月1日,忽必烈長兄蒙哥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,是為元憲宗,因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“最長且賢”,蒙哥即位後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。忽必烈在這段時間內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,如劉秉忠、許衡、姚樞、郝經、張文謙、竇默、趙璧等等,並提出了“行漢法”的主張。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“儒教大宗師”的稱號,忽必烈悅而受之。忽必烈尊崇儒學,“聖度優宏,開白炳�,好儒術,喜衣冠,崇禮讓。”
1252年,宋軍攻打河南邊地。忽必烈請準蒙哥在河南設經略司,蒙哥任命史天澤、楊惟中、趙璧為經略使。6月,忽必烈前往草原覲見蒙哥,奉命率軍征雲南。
1253年,蒙哥分賞諸王,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。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撫司。忽必烈率領大軍在六盤山度夏。秋天,大軍經過臨洮進入藏族地區,到達忒刺(今四川鬆潘)地方。8月,忽必烈率軍從陝西出發,進攻位於今雲南等地的大理國;1254年1月2日,忽必烈攻克大理城,國王段興智投降,忽必烈滅大理國。雲南地區並入大蒙古國版圖。
1256年,忽必烈又增受懷孟州封地。1256年夏天,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為理由,蒙哥正式宣布了攻擊南宋的意向。忽必烈勢力的發展,引起蒙哥的疑忌。1257年,蒙哥命阿藍答兒等在關中設鉤考局,查核京兆、河南財賦。阿藍答兒等從河南經略司、京兆宣撫司的-中,羅織一百餘條罪狀,旨在除滅忽必烈所信用的-,削弱他的勢力。十二月,又親自去朝見蒙哥。蒙哥見忽必烈來朝,相對泣下,要他不必再作表白。
1258年農曆七月,蒙哥率大軍攻入四川北部,一路所向披靡,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,1259年初,在合州城下攻勢受阻。
1258年11月29日,根據蒙哥的旨意,忽必烈在開平東北行祭旗禮,正式出兵啟行南下攻宋,於次年8月2日,忽必烈率軍抵達河南汝南,繼續向南宋進發,並派命楊惟中、郝經宣撫江淮。1259年9月3日,忽必烈統領中路軍渡過淮河,攻入南宋境內,隨後一路向南,在湖北開辟新的戰場,進攻長江中遊的鄂州。
登基為帝
1259年8月11日,蒙哥在四川合州釣魚山病逝。9月19日,在四川的忽必烈異母弟末哥派來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這個消息,並請忽必烈北歸繼承帝位。忽必烈則認為“吾奉命南來,豈可無功遽還?”於是進攻南宋,並多次獲勝,後來,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報,和林眾臣謀立忽必烈之弟阿裏不哥,而且阿裏不哥已經派阿藍答兒在開平附近調兵,脫裏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,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還。11月17日,儒臣郝經上《班師議》,陳述必須立即退兵的理由,堅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決心。忽必烈聲稱要進攻南宋首都臨安,留大將繼續對鄂州的圍攻,增加對南宋的軍事壓力,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使者請和,約定南宋割地,並且送歲幣,忽必烈於是在當日撤兵北返。
1260年1月4日,忽必烈率軍抵達燕京即今北京市,解散了脫裏赤征集的民兵,“民心大悅”。忽必烈率軍在燕京近郊駐紮,度過整個冬天,並積極和諸王聯絡,準備在1260年春天召開庫力台大會,舉行登基大典。
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。忽必烈發布稱帝的即位詔書《皇帝登寶位詔》,在詔書中,他自稱為“朕”,稱他的哥哥元憲宗蒙哥為“先皇”。
1260年6月29日,忽必烈發布《中統建元詔》,正式建年號“中統”。
1264年9月7日,忽必烈發布《至元改元詔》,取《易經》“至哉坤元”之義,改“中統五年”為“至元元年”。12月18日,忽必烈將國號由“大蒙古國”改為“大元”,從大蒙古國皇帝變為大元皇帝,大元國號正式出現,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。
攻滅南宋
1263年五月,忽必烈升開平為上都,作為駐夏的納缽。
1264年八月,又下詔燕京(金中都,金亡後稱燕京)仍改名為中都,作建都的準備。忽必烈建立“大元”國號後,
1272年二月,采劉秉忠議,改中都為大都,宣布在此建都。
1273年,大都宮殿建成。次年正月元旦,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。元朝從此即定都在大都(北京市)。大都代替和林,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。至此以後,明、清兩代,北京一直是國家的首都。
1274年,忽必烈命令屯戍高麗的鳳州經略使忻都、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率兵15,000人,大小戰船900艘出征日本。在日軍堅決抵抗下,首戰隻獲小勝,未能深入。不久,因台風將大部分戰船毀壞,加上已兵疲箭盡,元軍隻得倉促撤回。
1275年二月,忽必烈派禮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。杜世忠等一到日本,就被鐮倉幕府處死。這一消息直到1280年才傳到元朝。於是,忽必烈決心再次征討日本。是年下半年,元朝征調軍隊(包括結集南宋新附軍),成立征東行省(亦稱日本行省)主持征伐大計。
1276年2月4日,元軍攻入臨安,宋恭帝奉上傳國玉璽和降表,南宋滅亡,元朝掌握全國性政權。1279年3月19日,南宋海上-政權殘餘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被消滅。
1281年正月,忽必烈命令元軍兵分兩路遠征日本,但仍然失敗。
晚年去世
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於1281 年先他去世。五年之後他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真金早逝。或許由於這些個人悲劇的刺激,忽必烈開始酗酒,並且毫無節製地暴飲暴食。他的體重迅速增加,越來越肥胖,並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。與此同時,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敗,至公元1294年2月18日(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),忽必烈病逝。
忽必烈是誰的兒子
忽必烈是拖雷與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,而拖雷的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兒子,也是他最喜歡最疼愛的兒子。據說當年成吉思汗很想把王位傳給拖雷,但因為蒙古人的習俗,最小的兒子是守灶的,不能繼承王位。拖雷做不成汗,最後讓他的兒子繼承了蒙古大汗的位子。
忽必烈與涮羊肉
涮羊肉的發明傳說與忽必烈有關。忽必烈率軍遠征,嫌夥食太差,想吃清燉羊肉。廚子便宰殺羔羊,剔選羊肉準備做。可敵軍突然來襲,廚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,放在鍋裏混亂攪和一下,就撈出來,放點配料,給忽必烈端去了。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,吃完就披掛上陣去了。沒過多久,忽必烈就凱旋了。回朝後,忽必烈不忘廚子的功勞,就讓他再做一次,並說味太淡,該多些配料。文武大臣吃後,皆豎大拇指。忽必烈高興,給這道新菜賜名“涮羊肉”。
曆史評價
郝經:今主上應期開運,資賦英明,喜衣冠,崇禮樂,樂賢下士,甚得中土之心,久為諸王推戴。稽諸氣數,觀其德度,漢高帝、唐太宗、魏孝文之流也。
董文用:世祖皇帝仁孝英明,睿謀果斷。爰從潛邸,有誌斯民,植根幹而佐理皇綱,聘耆德而講明治道。始平大理,再駕長江,過化存神,有征無戰。迨其龍飛灤水,鼎定大都,革弊政以維新,擴同仁而一視。規模宏遠,朝野清明。內則肇建宗祧,創設台省,修舉政令,登崇俊良;外則整治師徒,申嚴邊將,布揚威德,柔服蠻荒。加以聖無不通,明靡不燭,守之以勤儉樸素,養之以慈惠雍和。收攬權綱,綜核名實,賞罰公而不濫,號令出以惟行。萬匯連茹,群雄入彀,削平下土,統正中邦。慕義向風,聲教實朔南之暨;梯山航海,職貢無遐邇之殊。方且開學校而勸農桑,考製度而興禮樂。國號體乾坤之統,書畫煥奎壁之文。罄所有而酬戰功,不待計而救民乏。聽言擇善,明德緩刑。欽福錫民,遇災知懼。得《洪範》惟皇之理,過周宣修政之勤。以致時和歲豐,民安吏職。蓋帝德克周於廣運,故至公均被以無方。可謂文致太平,武定亂略,繼一祖四宗之誌,兼三皇五帝之功。
朱元璋:①元自世祖混一天下,寬恤愛人,亦可謂有仁心矣。②昔中國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餘年,後其子孫不能敬天愛民,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,起於漠北,凡達達、回回、諸番君長盡平定之,太祖之孫以仁德著稱,為世祖皇帝,混一天下,九夷八蠻、海外番國歸於一統,百年之間,其恩德孰不思慕,號令孰不畏懼,是時四方無虞,民康物阜。③惟神昔自朔土,來主中國,治安之盛,生�之繁,功被人民者矣。
宋濂:世祖度量弘廣,知人善任使,信用儒術,用能以夏變夷,立經陳紀,所以為一代之製者,規模宏遠矣。
邵遠平:遂辟雄圖,混一中外;德威所指,無遠弗屆;建號立製,垂模一代;崇儒察奸,旋用旋敗;英明克斷,用無祗悔。
畢沅:帝度量恢廓,知人善任使,故能混一區宇,擴前古所未有。惟以亟於財用,中間為阿哈瑪特、盧世榮、僧格所蔽,卒能知其罪而正之。立綱陳紀,殷然欲被以文德,規模亦已弘遠矣。
曾國藩:自古英哲非常之君,往往得人鼎盛。若漢之武帝,唐之文皇,宋之仁宗,元之世祖,明之孝宗。其時皆異材勃起,俊彥雲屯,�耀簡編。
孫中山:秦皇漢武、元世祖、拿破侖,或數百年,數十年而斬,亦可謂有誌之士矣。拿破侖興法典,漢武帝紀讚,不言武功,又有千年之誌者。
[以上內容由" LCH"分享。]
元世祖忽必烈相關


人物關係:
曾祖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相關影視:

同年(公元1215年)出生的名人:


同年(公元1294年)去世的名人:




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